2人因抄袭被取消入展资格,到底该如何界定抄袭问题呢经常临帖的朋友们提出疑惑临习古人叫临帖那么临摹现代书家的作品是不是就算作抄袭?一起来看文解惑
临摹作品真的可以不算作抄袭吗?
书法展览不同于论文写作,它没有像知网这种查重的机制,因此往往是通过监督者的一双慧眼来做出判断,然而只靠肉眼就能在几千几万件作品中辨别出哪些是临摹的,哪些是自己创作的,这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除此之外,评审中对于抄袭作品的界定模糊,更加导致了这种现象趋向复杂化。或许在我们看来,早已可以算做是抄袭的作品,有些评委却并不这么看。
于是有些善于揣摩评委心意的人,便开始动起歪脑筋,钻一些漏洞,在是非之间徘徊,赚得名利双收。
如此看来,这样的讨论就不是炒冷饭、蹭热点,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那么,临摹的作品应不应该视作抄袭呢?
我们还是要看一下那些持“临摹不属于抄袭”观点者的理由是什么,他们认为临摹出来的作品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创作,古人常常喜欢临写他人的作品,最后署上自己的姓名。有时候后人临摹的作品比原作品更加传神。
那么为什么允许古人临摹,就不允许今人临摹?既然是自己所写,就当然应该视为创作。
单抛开这种说法的合理与否不论,就其举出的案例便已足够重量。这里面有米芾、王铎、傅山等,无不是开宗立派之人。
由此看来,问题似乎是僵持在这里,难以继续下去。与其这样,我们不妨就从古人说起,谈一谈前人的问题。
古人仿书要分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是王铎、傅山的临书作品,内容虽然是已有的,但无论章法、布局,包括字的模样,都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其实这早已不再是临写的范畴。
当然,王铎和傅山只是个例,古人中还有很多临摹得很像或是照篇全搬的作品,确确实实是临摹,这怎么说呢?
这其实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因为想写好书法,都要刻苦去临摹字帖,古人也是如此。
如果我临写一篇《兰亭序》放在家里,不时拿出来欣赏,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我将其拿去投展,还说这是自己在读完《晋书》和《全晋文》后有感,如同身临其境般,遂一时兴起创作的一幅作品,把《兰亭序》的创作权毫不谦虚地揽到自己名下,恐怕全天下人都会将之当疯子看。
那些国展临摹作品,明目张胆地写上自己的大名,还会在自己的简介里显目地落上“某年某月某人入某展”,是不是对不起日日夜夜苦练方才小有成果的其他投稿者们呢?这本身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事情呢?丁少帅